昨天晚上,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看完了这部纪录片,这特么也太真实了吧,真实到无聊!整整两个半小时,看两个人,两个要饭花子一样的人,各自交错的活在徐州!
片中出现徐誉滕多次,查了查这厮到底是谁,为什么片中反复出现这个人,开着jeep衣着光鲜,在录音室里娓娓道来,解开张宜苏这个神秘来客的音乐之路。
原来他徐誉滕是网红歌手,括号曾经,他是歌手也是制作人,还是音乐录音室老板。《再过下一分钟》是他的成名曲,他也是这部片子的推手,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纪录片。而他恰恰是张宜苏的学生。
晚上在龙华路附近看大象点映举办的《自行车与旧电钢》点映活动。电影是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有音乐梦想的小人物和一位有音乐天赋的小人物,他们各自的故事以及共同发生的故事。
电影开头比较粗糙,镜头晃得厉害,用的素材也偏老。但靠着张鹏程的独特个人表演魅力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舞台文化,使得前半部分也算有趣。后半部分张宜苏出场,到他开始演奏钢琴的那一刻突然炸裂。我对这部电影的注意力就完全被他所吸引,特别想去了解这个人的一切。他有着天才般的音乐才能,有着智者般的生活态度
影片有一段特别粗糙的视频,张宜苏早年自拍录的:第一年回农村参加侄女的婚礼,拍视频记录,侄女穿着新娘服满脸笑容。第二年再回去,说要拍视频记录水稻怎么变成大米的,镜头拍到侄女,已经挺了个大肚子。很多观众都笑了。我却特别感动,不知为何,觉得特别生活。可能也正是这种粗糙更显得真实。
导演说剪片的方式是想先让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视角中的张宜苏和张鹏程,再慢慢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你看他衣衫褴褛,相貌猥琐,却不知道他逍遥自在。
张宜苏说起童年父亲的暴力
噫嘻。
————《诗经》
张宜苏,江苏徐州人,出生在台湾南部,具体哪里,他也不清楚。
他很早就没了母亲。
父亲是一名空军少校,征兵来到了台湾,退役之后酗酒、赌博,心情不好就暴打少年张宜苏一顿,一巴掌能把他从门口扇到窗前,皮带打断了好几根。
慢慢长大,父亲把张宜苏寄放在各种场合,有寺庙,有基督教会,有孤儿院……
张宜苏觉得自己是太空漂泊的一颗量子,也许还被装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在黑暗无边的尽头,若隐若现。最终,奄奄一息,或微光依旧,被宇宙超人拯救。
成年后的张宜苏
第一次看片子,情绪几乎是一路高亢,从来没有一部纪录片能如此调动一拨人的情绪,让笑声贯穿全场。紧接着第二天又看了沈洁导演的新作《我为故乡的死寂举行一个良辰吉日》,却又一下子把我的情绪拉到了谷底,这部极具个人色彩的独立纪录片以晦暗的影调揭露着现实的荒谬、理想故乡的远去,它浓烈张狂撕扯的情绪直勾勾地击打着我脆弱的内心,它发出扣问,将故乡的“死寂”赤裸地剥开给你看,直教人不忍直视、不愿听闻!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真正正的存在,我们所回避的正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即便一切都显得如此荒谬惨淡。
正是这部片子刺激我重新审视《bike》,再次看《bike》,似乎笑声变得微弱而收敛,隐忍的笑声背后饱含的苦涩溢于我心,我觉得我不能再单纯地笑了。我一遍遍梳理着故事情节,感受着片中人物曲折别致的人生,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于是重新收获了某种力量。
第二次看完全片,脑子里冒出这么几个字:何须随波逐流?
人潮中,我们本是逐浪之花,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在世俗的公共价值指引下生活
“自行车与旧电钢”有的人用馒头和命运斗争,你和我用活着和命运斗争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jzgdjz.com/voddetail/id-10279.html